menu
文化生活

韓國飯糰達人的手捏「怪奇韓式飯糰」

廣東話常用「一嚿飯」比喻反應遲鈍,但韓國「飯糰達人」EJ 卻能善用一雙巧手和無窮創意,將每一嚿飯捏製成為色香味俱驚喜的怪奇飯糰。

韓式飯糰球是當地傳統日常食品,鬼馬的 EJ 所開設的 IG 帳號「怪奇的餐桌」就以此切入,並走另類路線——她如常使用白米飯作基礎材料,再按照不同節慶或她「有 Feel」的日子,擬定一些有趣的創作主題,將常見的海苔、芝麻、鮪魚、玉米等作配料,運用想像力去捏出可愛得令人心心眼、古怪到叫人皺眉頭、或像真到不敢放入口的飯糰款式,反轉常人對飯團的印象。

譬如,去年愚人節的「鯖魚飯糰」系列大獲好評。EJ 將米飯捏成有頭有尾的「魚體」,再以蒜味麻油調配富光澤感的「魚鱗」,拿刀將之切開後,則可見內部由辣味鮪魚拌蛋黃混成、呈橙紅狀的「魚肉」和「內臟」,若將整條鯖魚飯糰用保鮮紙包好、擺放到超市冰櫃,絕對看不出破綻。

「爛橙飯糰」受潮濕的春季啟發而想。EJ 先把芝麻油和泡菜炒飯捏成球狀內餡,再包裹上一層黃色芝士作「鮮橙皮」,以玉米粉及菠菜粉混合物造成「綠葉」,以及沾在橙皮表面裝成「霉菌」。人們從圖片看暗綠霉菌爬滿整個橙,或會食慾盡消,可是若見飯糰實物,嗅到芝士及炒飯的濃郁香氣,可能忍不住口想大啖幾個。另外,留意年輕人常自嘲「社蓄」,羨慕水豚整天窩在溫泉的慵懶快樂,EJ 又以醬油拌飯配菠菜炮製「水豚飯糰」系列,還有其他精靈的卡通動物飯糰系列,治癒人心。

更難得是 EJ 從不吝嗇分享自家食譜。她不想人們只追求視覺效果,盲目玩弄或浪費食物,既在網絡上大方公開料理過程和細節,又將精彩作品集結成為食譜書《我們孩子的四季奇異餐桌》,希望以好玩又多變的飯糰,引導大人和小朋友一起認識各類食材的獨特性和營養值,燃起進食意慾及烹調好奇心,共同投入料理世界,創造更多有益健康的料理。

撰文:K.C.
圖片來源:ej yumyu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C5NEcRYSktr/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ej_yumyum/shor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tinyurl.com/olomagz

Tags : 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