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People of Hong Kong

90 後男生 從失戀中覺悟修行 以佛學談愛

眼前這個青年,溫文爾雅,不慌不忙,散發出一種平靜的氣息,很難想象只得二十七歲的他,已經皈依佛門,到處宣揚佛法,成為「佛系青年」;但更難想象的是,不過幾年前,當時的他就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 當時的他為情所困,年紀輕輕,已經談了十幾次戀愛,經歷不斷分分合合,內心滿是傷痕。

「那時談戀愛非常沒有安全感,可能對方只是晚了回覆我,我就會想,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了?他是不是變了心?」腦袋中生出無限小劇場,讓自己深陷於痛苦之中,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兩年前一段關係,讓他再次陷入這樣的不安循環中,最後分手離場。「當時我覺得這個世界好像沒有人會再對我好。」

慈山寺

何昊禧父母本是佛教徒,他從小就已經皈依,但他當時年輕還小,並沒有接觸很多佛學知識,只知道每次他去佛堂、道場時都會感覺特別平靜。在備受失戀折磨的絕望中,他決定尋求佛學的幫助。有天晚上,情緒來襲,於是他便跪在地上,聆聽心經。當時的他傷心欲絕,崩潰大哭之際,忽然一個念頭閃過,「原來這個世界受失戀之苦的人這麼悲慘。」接著下一個念頭升起,「我希望當我日後有能力之際,能夠協助失戀的人脫離痛苦。」

但那時的他尚浸沉在失戀的傷痛之中,也不知道如何做到。直到一天晚上,情緒又來襲,他上網找資料時發現《金剛經》的經文,看到這句的那一瞬間,他整個人釋懷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事物,其實都是虛妄的、不真實,猶如夢幻泡影,海市蜃樓。

「原來縱然現在再痛苦,有一天也會消散。」他意識到,原來佛學也可以應用在愛情上,協助大家脫離情傷。於是失戀後的幾個月,他便成立了「佛繫」這個 IG 賬戶,開始分享如何把經文的內容,應用在生活上。「我想把一些大眾常常聽、但卻不太明白的佛學字眼,如『無常』、『無相』,以很簡單的語言分享出來。」

台北法鼓山

以佛學談愛,大家可能會疑惑,佛教不是叫人出家嗎?怎樣談愛?他今年出版的新書《佛繫愛情》中,給出了答案,「有人說,佛法是摒棄愛,講求無欲無求,事實上,佛陀沒有禁止我們去愛,反而教導我們何謂愛,及修習愛的方式。而這種『愛』,並非情愛中的『欲愛』,卻是帶著更深廣的層次和意義的『大愛』。」

金剛經有一段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世間萬法無常,萬法皆空,萬法時時都在變化,變幻才是永恆,愛情也是,只有做好眼前的每一秒鐘,單純的感受每一個當下,而不留戀,就像順著水流而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和喜悅。「我希望能夠做好眼前的事,協助到更多人,幫助更多人脫離痛苦,得到快樂,就足夠了。」

慈山寺元旦法會 排燈過程

撰文:莎莉
圖片:受訪者提供 IG: @buddhist.scriptures.hk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