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People of Hong Kong

用手工藝,延續環遊世界後的感動

環遊世界一圈,流浪了 500 多天,查花帶著不一樣的經歷,重踏原本熟悉的家 —— 香港。

童話故事中,簡單一句:「從此以後永遠幸福快樂。」草草交代驚天動地的故事後續。然而生活總究是生活,出走過後,該以什麼樣的目光,該以什麼的身份,重新回到原點開展新生活?

查花選擇開設一間以旅行為主題的手工藝文化工作坊「Travelfa」,將旅途中所聽的故事,以手工藝這種方式,繼續說下去。「每次 Backpack 我都喜歡學習當地的手工藝,因為那可以令我更深入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

環遊世界的第一站,她來到了印尼,在當地經過蠟染工廠,看見女工們非常熟練地用蠟染工藝替遊客畫上喜歡的圖案,讓她頓覺好奇,「其實最初看見蠟染衫沒有什麼感覺,就是覺得一些有圖案的衣服。但當我看見她們的製作過程,才發現蠟染很有趣!」印尼的蠟染服飾稱為 Batik,在印尼已經有幾千年歷史,於 2009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文化遺產。簡單來說,就是用特製的銅製漏斗畫筆, 把熱蠟慢慢地在布上畫上圖案,而被蠟覆蓋的地方,在染色時就會上不到顏色,自然形成圖案。

「蠟太熱會化開,太冷又做不到防染料滲入的效果。我最初畫了很久,連直線都畫不到!」查花在旁觀察,便厚臉皮地請教「女工」,結果成功「拜師學藝」。每逢她看見有興趣的工藝,她便跑去問人,例如在烏克蘭街上看見別人刺繡,又去向人請教;她也曾在越南觀摩工匠織藤、到俄羅斯參觀俄羅斯工廠娃娃手繪的製作過程,默默記下那些製作步驟,自己不斷反覆研究、練習,再化為手工藝工作坊,希望更多人了解這些手工藝背後的故事。「以前我們都只會接觸到產品最終的模樣,但卻不知道當中製作的過程。我希望透過這些工作坊,大家能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能夠更懂得尊重別人的文化以及心血。」

縱然懷抱著夢想,要走下去卻也不易。查花為呈現真實的手工藝製作過程,很多原料都是從原產地直接購入,「因為這些工作坊在香港都比較冷門,因此材料都要從當地購入,例如蠟染那枝筆,絕對不能從本地的手工藝店找到。」搭上搭,又要花大量時間與當地人溝通,來來回回,只為盡量複製她旅行時的體驗,「真是不計成本啊!」她笑說。查花現時還籌辦不少社區活動,希望能協助本港的少數民族,為他們增加收入,「最近 line up 了一個印度導師以及學校做工作坊,我也很高興能夠協助他們。」

為了營運 Travelfa,她現在在打另一份工來支撐開支,放工時才回到店裡收拾、準備教學材料等,往往趕尾班車回家,隔天又重來。雖然辛苦,但她沒有想過放棄,「做了一年,才真正感受到那種意義。剛開始是東奔西跑,很忙碌,很少時間去實踐自己想做的事,但現在我覺得終於比較接近我理想中想做的事。」

為大家送上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獨特文化體驗;可以鼓勵到別人,告訴這個世界還有其他可能性;可以透過這裡回饋社會,就足夠了。「這一年最大得著,是學識了要堅持,才有希望。」

環遊世界以後,才是故事的真正開始。

撰文:莎莉
圖片:受訪者提供 IG@travelfa.h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