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建築設計

哈薩克將蘇聯時期老戲院改建成「Tselinny 當代文化中心」

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亦需要追求精神滿足。哈薩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一座建於蘇聯時期的 Tselinny 電影院,自 1964 年起成為當地人的娛樂及社交場地,經歲月洗禮後,現又完成歷時七年的修復及改造計劃,升級國內首間獨立文化機構「Tselinny 當代文化中心」,繼續滋養人心。

哈薩克是世上最大的內陸國家,相鄰俄羅斯、中國、烏茲別克及裏海,擁有約 130 個民族(哈薩克族佔六成五),語言及文化系統龐雜,1930 年後曾多次爆發饑荒、受蘇聯暴力管制農業集體化等政策影響,使以遊牧文為核心的國民飽受折騰,且渴求自由。

像電影院之名「Tselinny」就源自俄語「tselina」,解作「尚未開發的富饒土地」,呼應當年的「處女地農業運動」,其建築走現代主義及簡約設計路線,加上位處市中心公園和廣場地帶,反映民眾開闢新天地的願景,也是大家喜愛的聚腳點。

步向新時代,英國建築師 Asif Khan 處理「Tselinny 修建計劃」時承襲人文歷史,保留原址的混凝土框架等基本結構,再重建門廳及兩翼、加固 18 米高的禮堂等,以符合現今的防地震標準,而新增的無障礙設施,亦配合傷健共融趨勢。

彰顯文藝氣息,門廳除了加入鋼製及呈波浪形的垂直鰭片,以及巨幅落地玻璃為室內採光以改善幽間格局,提高與街道的連結性,牆壁上那些抽象圖騰,又參照已故藝術家 Evgeny Sidorkin (1930-1982)描繪的哈薩克傳統生活壁畫,有意致敬「過去與未來」。翻新後的畫廊、工作坊、圖書館、辦公空間及書店等多元設施,相信將可促進當地與世界展覽、研究和交流的機遇。

撰文:K.C.
圖片來源:Asif Khan , Tselinny Center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tinyurl.com/olomagz

Tags : 建築設計
前往下一篇文章  既是海報又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