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建築設計

北極「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人類糧食的最後堡壘

「解決溫飽」是人類的永恆難題。挪威政府先天下之憂,早於 2008 年已仿效聖經《諾亞方舟》概念,安排全球最頂尖的科學家深入北極圈範圍,建立一座每年僅開放三次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貯存來自世界各地約 13 個基因庫的種子樣本,以應付未來難料的氣候和糧食危機,或遷徙太空的耕作及供應考驗。

「種子庫」由挪威農業和食品部統籌與規劃、芬蘭建築師 Peter Söderman 主理建設,其座落距離北極 1,300 公里、號稱全球最北的小鎮朗伊爾鎮(Longyearbyen),是現存最大規模和最關鍵的種子備份與複製機構,也堪稱所有國家和地區基因庫保存種子的最後堡壘。

別看建築外觀如當代藝術館般簡約,種子庫實則位處海拔約 130 公尺的永凍土區,採用超過一米厚的混凝土板為主建材,從外牆到內部空間的結構均紮實又戒備森嚴,既可徹底隔絕外部溫度,使室溫終年保持攝氏零下 18 度,亦能強效抵禦地震、核武攻擊或冰山融化等極端衝擊,長時間保護種子完好無缺。

據悉庫內現存逾 96 萬 8 千種植物種子、共計約 4.8 億顆,甄選規則嚴謹複雜。科研人員會從每款作物取樣約 500 粒種子,品種類型包括亞洲和非洲常見的稻米、小麥或玉米等穀物,亦包含地區性的馬鈴薯或茄子等蔬果。顧及天災人禍可滅絕任何品種,即使有些種子價值相對低,仍會因特別耐旱或易於量產等理由,被納入保護之列,以確保糧食多樣性。

所有種子最後都會收納於特製的三層熱密封包裝,以防止水分滲入,並會被分門別類安置在館內以便研究及處理。除特派研究人員或植物學家,任何人一律禁止進入和接觸藏品。儘管尚非末日,但「種子庫」已曾於敘利亞戰爭及俄鳥戰爭期間,發揮了守護受損種子等作用,讓地緣政治高風險地區得到多一重保障。

撰文:K.C.
圖片來源: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 CIMMYT,Smithsonian, Crop Trust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 : https://tinyurl.com/olomagz

Tags : 建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