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的紙箱、盲人手杖配件和機器堆疊在火炭一個 200 多呎的工廈單位內,水根叔在這狹小的空間裡熟練地操作著啤機,再徐徐地走到房間的另一端,把桌上的盲人手杖零件裝嵌好,一支港產「水根杖」便出爐:「有一支好的盲人手杖,盲人走路時就更有信心。」
失明人棄鐵飯碗 自製港產盲人手杖
今年 78 歲的黎水根(水根叔)自三歲起因病失明,盲人手杖從此成為他生活的必須品。當時的盲人手杖大多從外國進口,價錢貴,而且不完全適合香港的環境使用,但由於沒有其他選擇,失明人士只能捱貴貨。直至 1980 年左右,原本在政府做電話接線工作的水根叔,雖然擁有人人羨慕、薪高糧準的公務員「鐵飯碗」,卻和幾個盲人朋友利用工餘時間,自學製造盲人手杖:「我們自己要用的東西,自己不去做,人家未必肯做,如果別人不做,就永遠不能改善。」
沒有師傅教授,要自學談何容易?水根叔和朋友買了外國進口的盲人手杖,將它拆開,靠雙手的觸感去研究它的結構,運用年輕時在盲人工廠學過的五金、機械知識,自行購入各種機器,在自己和朋友家開料、加工、打磨,從零開始研發出一支盲人手杖。後來,水根叔更毅然離職,放棄政府工的安逸舒適,在 1988 年成立「傲科實業」,正式設廠生產人稱「水根杖」的盲人手杖。
香港製造 打入國際市場
對水根叔來說,要自己落手落腳做盲人手杖,並不困難。他摸著眼前的機器,笑說越做就會越熟練,看不見也做得到。然而,令他最難過的,是得不到別人的諒解:「試過有人問我,『你們幾個看不見的人,在這裡搞搞震,有冇成就架?』聽到這種說話會很氣餒。」但三十多年來,水根杖除了廣受香港的失明人士歡迎,更遠銷至東南亞、歐洲及非洲,香港製造的本地小品牌,也能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水根叔笑說:「得到別人的認同,證明我們做得不差。」
水根杖廣受歡迎,全因水根叔作為用家,深明失明人士的需要:「有的細節,只有我們知道可以如何改進。」盲人手杖由鋁管、橡筋串連而成,水根叔特地在接口處加上膠邊,令橡筋不易被接口磨損,更耐用。而且水根杖雖輕身,但杖咀較大,防止盲人不小心戳到坑渠,令手杖變形、變壞。三十多年來,水根叔不斷改進水根杖,售價卻始終維持在大約 115 元,比起外地進口的盲人手杖便宜好幾倍,他笑說平均每支也未必有 20 元盈利:「做這些賺不到錢,但如果我有能力做到,都應該做。賺不到錢是個問題,但你不做的話就不會有進步。」
盲人工業 掙扎求存
七十多年來,水根叔一直生活在黑暗中,只憑雙手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光明,但近兩、三年,因為工廠的租金問題,他的路似乎比以往更昏暗。原本落戶在穗輝工廠大廈的水根叔,因為政府要收回工廈重建,被逼遷往另一間私人工廠,租金貴近一倍,佔地卻少一半。加上近三年疫情,失明人士減少外出,導致生意淡薄。租金翻倍、收入減少,卻得不到政府的幫助,令水根叔百上加斤。年邁的水根叔到今天仍不想言退,雖然他心裡不欲退休,但若之後的收入不足以應付高昂的租金,便需要考慮結業:「只要健康沒問題,我就想堅持,做得幾耐得幾耐⋯⋯但若果行不通,就沒辦法了。」
撰文、圖片:Kathy Lam
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