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喜歡的人對你表白自然會覺得煩厭,但原來面對男/女神一樣可能經歷「蛙化現象」,對戀慕對象產生厭惡情緒。不要以為是隨便講講,這個現象早於 2004 年便被一個日本學者提出,近年在日本和台灣都常被提起,亦是去年的日本高中生流行用語排行榜中的第一位,反映時下 Z 世代愛情觀逐漸「蛙化」。
我喜歡的不是你,而是自己
許多時候一些飛蛾撲火式的戀愛,都沒有好結果,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種墮入愛河的感覺是來自於自己的期待和想像。所謂的喜歡,其實是喜歡那個默默付出、為對方奉獻的自己,享受患得患失的感覺,所以當這種曖昧的狀態被戳破,就會想要離開,尋找下一個對手。
我害怕被你發現不完美的自己
另一個原因是「迴避型依附人格」,其實不是不想接受,而是不知道如何面對接受之後的不安定感,害怕真實和不完美的自己被對方發現。因此,與其在之後被重視的人拋棄,在快樂過後承受巨大失落,倒不如在這一切發生前自己先逃離。
沒有濾鏡的你好似也不外如是
在暗戀、曖昧的過程之中,自然會戀愛腦放大對方的好,一旦交往便會褪去濾鏡,回歸現實。打個比如,你省吃儉用存錢買下心心念念的衫褲鞋襪手袋 figure,買完在家中拿出來欣賞,可能會開心到不用食飯。過一陣子,便會覺得「好像也就這樣」,莫講因為它而茶飯不思。
撰文:馬來時
圖片:《小婦人》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tinyurl.com/olomagz
Tags :
知性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