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模式有千萬種,有人傾向低調談情,亦有人喜歡網上放閃,心理學研究則指分享乃人的天性,恰當表達可助維繫感情,並無不妥。惟若是習慣性「Sadbait」(悲傷誘餌),刻意在網上放負或扮慘,以爭取伴侶或朋友關注,便不大可取。
「Sadbait」由「Sad」(悲傷)和「Bait」(誘餌)組成,是一種網絡文化現象。因演算法常就強烈的字眼或情緒反應,作優先的內容推廣,某些商家、明星名人或內容創作者,會試圖發佈煽情的心靈雞湯、情感金句或影像等,以博取更高的讚數或點擊率。這不知不覺也影響了一些網民,仿效這類悲傷圖文或塑造柔弱形象,希望獲得同情或安慰。
譬如有些人跟伴侶間鬧情緒,會在社團媒體發表如「我真係生無可戀」、「痛苦到一言難盡」等曖昧感言、哭泣照或影片等,引發雙方朋友圈猜測、操控風向,從而對關係者施加壓力;有單身的人亦會以誇飾文句宣洩寂寞,藉此刷存在感。
我們並非要否定別人的情緒,但必須搞清楚「表達悲傷」和「表演悲傷」之別,皆因後者存在太多個人目的或假象,會瓦解愛情、親情和友情的信任和關愛。更怕「言者無心,看者有意」,如負面表達不巧刺激對方心情、引發網暴或任何危險後果,實在不堪設想。在發公開訊息前請務必三思,亦當學習跟伴侶成熟地溝通,才是正途。
撰文:K.C.
圖片來源:《Euphoria》劇照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 : https://tinyurl.com/olomagz
Tags :
知性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