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知性愛情

伴侶飲食習慣不同易傷感情  你或許需要「伴侶飲食諮商」

鹹魚青菜各有所愛?伴侶經常一起用餐,若飲食喜好和習慣不同,有時難免磨擦。早前就有台灣人妻上網大呻香港奶奶煲補湯是「痛風湯」,引發網民批評不尊重家人及兩地飲食文化,足證吃喝不只為果腹,亦影響個人性情、生活及社交狀況。

吃一頓安樂茶飯,歐美興起「伴侶飲食諮商」(Couples Nutrition Therapy)。據相關營養師解說,這不是要求「兩個人進食完全相同的食物」,而是以「共享生活」為前提,引導伴侶間互相了解飲食慣性、偏好或忌諱,思考有關特質與各自家庭、教育或成長的關聯,學習多體諒大家的身心狀況,求同存異地建立一套既可平衡營養,也能創造愉快時光的進餐規律。

譬如普遍情侶交往之初,約會多為外食,可趁較彈性和有耐性的階段,觀察有何相近或不同處;同居或結婚後,雙方忙碌工作,又要分擔烹調和清潔等責任,加上生活模式不同等碰撞,矛盾隨時日增,建議平日多溝通膳食安排,像加班不留飯早揚聲、假日想放鬆不妨外賣或外食、看伴侶身體抱恙可多關心等。

若有飲食差異,亦可循序漸進協調。先以彼此能吃的清淡食品為基礎,再隨量加入各自喜歡的配料,於有共識、非強逼或盲目遷就下,試嚐對方喜好的食品,如感興趣可納入未來餐單,不對味也不必惡言相向,互相尊敬就好。

撰文:K.C.
圖片來源:《The Taste of Things》劇照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

Tags : 知性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