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單車是荷蘭人的輕鬆日常?據荷蘭政府交通研究所(KiM)統計,隨全國民眾擁有單車高達 2,290 萬輛,龐大的停泊、修車、防失竊及交通需求亦漸成壓力。政府就此積極開展新規劃,年前於 Utrecht 中央火車站相繼啟用、全球首個水下單車停車場「Stationsplein」及「IJboulevard」合共提供 12 萬個新車位,解燃眉之急。
Stationsplein 與 IJboulevard 均屬「阿姆斯特丹 De Entrée 城市改造專案」,是耗時四年多、耗資六千萬歐元的重大項目。前者由鹿特丹建築事務所 Wurck 設計,座落 IJ 河支流河口水域 Open Haven Front 地下 9 公尺、海平面下 4.8 公尺,原址是市中心主要幹道 Prins Hendrikkade 的公車轉運站。從 2019 年起開展築壩、抽水、建造鋪設及回灌海水等水利工程,目標是全面更新站前區域及開拓城市水域空間,為行人和單車族增加使用空間、降低汽車用量,創造更安全的道路環境。
團隊又以「牡蠣」為意象規劃停車場內外部環境。車主可牽單車沿中央火車站主入口前的碼頭邊牆,從六座自動電扶或樓梯進入停車場,而銜接路段的牆面採用混凝土為基底,配以玄武岩、天然石材及深色的堅硬材料模擬牡蠣外殼質感,通道右側更展示了設計工作室 Multitude 與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合作的航海主題繪畫和照片,以及 21 世紀城市地圖。
抵達室內後,可見服務中心被曲面玻璃帷幕包圍,蘑菇型白柱支撐空間及水下透光的燈具等,全場如「牡蠣的珍珠」般潔白明亮。停車場 24 小時開放且全年無休,停車前 24 小時免費,之後每天收費 1.35 歐元,並設自動化收費系統,可使用交通卡或於車上直接裝載含晶片的標籤作自動扣款。總體共可容納 6,300 輛私人單車和 700 輛共享自行車,還設有修車店,服務全方位。
IJboulevard 則由 VenhoevenCS architecture 及 urbanism 操刀,主要使用可持續的建材,融合低耗能和考量生物多樣性的設計,建設了模擬自然棲息地的水生植物空間,以及可提供約四千個泊車位的場域,地面約六千平方公尺的公共空間,又可供遊人看風景或社交等。
撰文:K.C.
圖片來源:Aiste Rakauskaite, Wurck, VenhoevenCS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tinyurl.com/oloma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