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建築設計

結合現代智能與傳統美學的蒙古包

遊牧人逐水草而居,逍遙又浪漫?實際上,現今草原牧區面臨氣候變異、部落結構離散等考驗,整體環境愈見嚴苛。閣爾工作室為保育歐亞的遊牧文化,活用蒙古包為靈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興建一座「正鑲白旗草原社區中心」,開拓可持續發展的遊牧新途。

「閣爾 Ger」取名自蒙古語,狹義解「蒙古包」、廣義指「家」,明確反映工作室以當代設計重新演繹傳統智慧的志向。遠溯古匈奴時代已見蒙古包,其主要採用架木、氈幕及圍繩組成,並按稱作「哈那」的骨架和牆面數量,改變直徑與寬度等;因使用時撐起如傘型帳幕,別稱「穹廬」。

蒙古包非無堅不催,但因經得起在荒野不斷裝拆、搬遷,兼可保溫和通氣等,千百年來獲不同遊牧民族加以改良,繼而演化成常見的流動居所,並承載了草原兒女的歷史、精神價值及自然共生哲學。

「正鑲白旗中心」就以「輕木桿式結構蒙古包體系」作研發體系,運用幾何重構、柳條和牛皮繩的綁紮,傳承蒙古包的哈那及拱頂特色。建築空間內,又植入單元模組及組合拓展機制,構成更多樣化和開放的起居環起;加上複合維護結構與能源系統、無線遠端智能控制系統等,建築又可高度節能、增效、精準監測科研數據等,既可滿足當代需求的遊牧人住居,也能成為遊牧研究資料庫。

撰文:K.C.
圖片來源:閣爾工作室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

Tags : 建築設計